春分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,标志着春季的中间点,这一天,太阳直射赤道,昼夜平分,自然界阴阳之气达到动态平衡。中医认为,春分时节正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,而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,在此节气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。

一、春分养生要点

1. 调和阴阳

春分时节,阴阳平衡,养生应注重调和阴阳,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。根据《黄帝内经》的指导,春季应“养阳”,即通过适当的养生方法,如艾灸、饮食、运动等,来激发人体的阳气,促进身体机能的生发。

2. 疏肝理气

春季肝气旺盛,容易导致肝气郁结,出现情绪波动、胸闷胁痛等症状。因此,春分养生应注意疏肝理气,保持心情舒畅。

3. 健脾养胃

春季肝旺易克脾土,容易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腹泻等脾胃不适症状。春分养生应注意健脾养胃,饮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。

4. 早睡早起

春分时节,昼夜等长,应顺应自然规律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

5. 寒热均衡

春分后天气渐暖,但倒春寒”仍存,穿衣需上薄下厚”,护住腰腹与下肢。

二、艾灸养生秘籍

1. 艾灸原理

艾灸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,刺激人体特定穴位,达到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、调和气血、扶阳固脱的目的。

2. 春分艾灸穴位

  • 肝俞穴:位于背部,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艾灸此穴可疏泄肝郁,调畅气机。
  • 足三里: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,补中益气。
  • 关元穴:位于脐下3寸。艾灸此穴可培元固本,温补下焦。
  • 大椎穴: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。艾灸此穴可振奋阳气,驱寒防外邪。

3. 艾灸时间

春分艾灸时间选择上午9-11点(脾经当令)或下午1-3点(小肠经当令),每次每穴灸10-15分钟。

4. 艾灸注意事项

  • 孕妇、高热、皮肤破损者不宜艾灸。
  • 艾灸后避风寒,2小时内不碰冷水。

三、结语

春分时节,通过艾灸养生,可以帮助我们调和阴阳、疏肝理气、健脾养胃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。让我们顺应天时,把握春分节气,开启健康养生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