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抟老祖,唐代末年至北宋初期的道家学者、易学家和内丹家,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。他提出的二十四节气养生法,根据不同节气的变化,指导人们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来调和身心,以达到养生的目的。以下是对陈抟老祖二十四节气养生秘诀的详细解读。
二十四节气概述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时间系统,反映了自然界气候变化和生物生长周期。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,依次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二十四节气养生原则
1. 节气养生法
陈抟老祖的节气养生法强调顺应自然规律,根据不同节气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,以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立春:气温渐暖,万物复苏,宜调养肝气,饮食宜清淡。
雨水:湿气渐重,注意防湿邪侵袭,饮食宜健脾利湿。
惊蛰:昆虫苏醒,注意预防感冒,饮食宜滋阴降火。
春分:昼夜平分,阴阳平衡,宜调养脾胃,饮食宜平和。
清明:气温转暖,万物生长,宜调养肺气,饮食宜润燥。
谷雨:春雨绵绵,注意防湿邪侵袭,饮食宜清热利湿。
立夏:气温渐高,宜养心调神,饮食宜清淡。
小满:天气炎热,宜养阴润燥,饮食宜滋阴。
芒种:气温升高,宜养心调神,饮食宜清淡。
夏至:气温最高,宜养阴清热,饮食宜清淡。
小暑:气温高,宜清热解暑,饮食宜清淡。
大暑:气温高,宜清热解暑,饮食宜清淡。
立秋:气温转凉,宜养肺润燥,饮食宜滋阴。
处暑:气温转凉,宜养肺润燥,饮食宜滋阴。
白露:气温渐低,宜养肺润燥,饮食宜滋阴。
秋分:昼夜平分,阴阳平衡,宜调养脾胃,饮食宜平和。
寒露:气温渐低,宜养肺润燥,饮食宜滋阴。
霜降:气温低,宜养肺润燥,饮食宜滋阴。
立冬:气温低,宜养肾温阳,饮食宜温补。
小雪:气温低,宜养肾温阳,饮食宜温补。
大雪:气温低,宜养肾温阳,饮食宜温补。
冬至:气温低,宜养肾温阳,饮食宜温补。
小寒:气温低,宜养肾温阳,饮食宜温补。
大寒:气温低,宜养肾温阳,饮食宜温补。
2. 导引养生法
陈抟老祖的导引养生法是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来调和身心,以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立春导引:每日子、丑时,叠手按髀,转身拗颈,左右耸引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三次。
雨水导引:每日子、丑时,叠手按腹,拗颈转身,左右偏引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惊蛰导引:每日丑寅时,握固转颈,反肘后向顿掣五六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春分导引:每日丑寅时,伸手回头,左右挽引各六七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清明导引:每日丑寅时,正坐定,换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谷雨导引:每日丑寅时,平坐,换手左右举托移臂,左右掩乳各五七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立夏导引:每日寅卯时,闭息瞑目,反换两手,抑掣两膝各五七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小满导引:每日寅卯时,正坐,一手举托,一手拄按,左右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芒种导引:每日寅卯时,正坐,一手举托,一手拄按,左右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夏至导引:每日卯辰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小暑导引:每日辰巳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大暑导引:每日辰巳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立秋导引:每日巳午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处暑导引:每日午未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白露导引:每日未申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秋分导引:每日申酉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寒露导引:每日酉戌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霜降导引:每日戌亥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立冬导引:每日亥子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小雪导引:每日子丑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大雪导引:每日子丑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冬至导引:每日子丑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小寒导引:每日子丑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大寒导引:每日子丑时,正坐,双手按膝,左右扭动腰部,各三五度,叩齿,吐纳,漱咽。
总结
陈抟老祖的二十四节气养生法,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、调和身心、预防疾病、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。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,结合导引养生法,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调养身心,提高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