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衣服穿得越多越好
衣服本身并不会产生热量,其主要作用是隔离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,减少热量流失。过度穿衣反而会抑制身体体温调节机能,减弱人体御寒能力。因此,冬季穿衣应适度,以保持身体舒适为宜。
2. 关紧门窗感冒少
冬季,有些人为了保暖,整日门窗紧闭。然而,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化学物质,其中包括呼吸道排出的化学物质。空气中的细菌、病毒、二氧化碳和灰尘等,长时间在封闭空间内积聚,容易导致感冒、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。因此,冬季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3. 戴口罩防感冒
戴口罩可以阻挡部分冷空气,但长期戴口罩会使人体失去对寒冷的适应能力,降低抵抗力。鼻子吸入的冷空气在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,人体可通过这种生理功能增强耐寒力。因此,冬季应适当让鼻子接触冷空气。
4. 喝白酒可御寒
喝酒后,人体会出现发热的感觉,这是因为酒精刺激血管扩张,导致热量释放。然而,酒精本身并不会产生热量,且饮酒过量会使人体的热量大量流失,反而会感到寒冷。
5. 从室外进屋先暖手和脚
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时,有些人会先暖手和脚。实际上,这样容易导致手脚出现冻疮。正确做法是,先将手脚进行摩擦,让皮肤温度回升,再用热水浸泡。
6. 蒙头睡觉
蒙头睡觉会让被窝里的空气变差,二氧化碳积聚,导致呼吸不畅。长期如此,会影响身体健康。因此,冬季应保持被窝内空气新鲜。
7. 常舔嘴唇
冬天嘴唇容易干燥,有些人会习惯性舔嘴唇。然而,舔嘴唇只会让嘴唇更加干燥,因为唾液粘稠,舔嘴唇时会加速嘴唇干燥。
8. 热水洗脸
冬季用热水洗脸会让人感觉舒适,但早晨不宜用热水洗脸。因为冷空气刺激下,人的汗腺、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,热水洗脸会导致毛孔迅速扩张,随后接触冷空气时,毛细血管又迅速收缩,容易导致脸部长皱纹。
9. 大雪后大补
大雪过后,有些人认为可以大补。然而,进补还需因人而异。不了解自身状况,盲目进补可能适得其反,尤其是对“三高”人群而言,进补可能变成“祸补”。
10. 工作忙碌,疲劳进补
工作忙碌、疲劳时,有些人认为只要靠进补就能解决问题。实际上,解决疲劳之道在于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调整作息,适当运动。过度依赖进补,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。
了解并避免这些冬季养生误区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,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