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铃子,又称楝实、练实、川楝子、苦楝子、仁枣等,是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,主要产于四川、湖北、贵州、河南等地。金铃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,其性味归经、功效主治以及适宜人群等方面,都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智慧。

性味归经

金铃子的性味归经为苦、寒,有小毒,归肝、胃、小肠经。苦味入心,寒性清热,适用于肝胆火盛、气机郁滞等症。

功能主治

金铃子具有疏肝泄热、行气止痛、杀虫止痒的功效,主要用于以下病症:

  1. 疏肝泄热,行气止痛:适用于肝胆火盛,气机郁滞之胁肋疼痛、脘腹胀痛、自感痛处有热、情绪焦躁、睡眠不佳、食欲不振等。常配伍玄胡等,如金铃子散(《太平圣惠方》)。

  2. 杀虫止痒:适用于虫积腹痛,可配伍乌梅、槟榔、川椒等;用于头癣瘙痒,焙黄研末,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%油膏涂搽。

药理作用

金铃子所含川楝素为驱虫有效成分,与山道年相比,作用缓慢而持久,对猪蛔虫、蚯蚓、水蛭等有明显的杀灭作用。金铃子还能松弛Oddi括约肌,收缩胆囊,促进胆汁排泄;兴奋肠管平滑肌,使其张力和收缩力增加;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;尚有抗炎、抗癌作用。

适宜人群

金铃子适合热厥心痛、胁痛、疝痛、虫积腹痛等患者。

禁忌人群

  1. 苦寒有毒,泄热平肝,善治湿热郁阻之症。脾胃虚寒者,皆不宜服用。慢性胃肠炎、食少纳差、长期腹泻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者忌大量或单味药久服。

  2. 大量久服,可以损伤肝,引起或加重肝功能损害,甚至发生中毒性肝炎。肝功能低下或肝病患者忌单味药大量久服。

  3. 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,昏迷患者禁大量服用。

  4. 能提高胃液的pH,对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。

配伍应用

  1. 治热厥心痛,或发或止,久不愈者:金铃子、玄胡索各一两。上为细末,每服二、三钱,酒调下,温汤亦得。(《活法机要》金铃子散)

  2. 治膀胱疝气,闭塞下元,大小便不通,疼痛不可忍者:金铃子肉四十九枚(锉碎如豆大,不令研细,用巴豆四十九枚,去皮不令碎,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,不用巴豆),茴香一两(炒)。上件除巴豆不用外,将二味为细末,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,食前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金铃子散)

  3. 治寒疝,以及偏坠,小肠疝痛:川楝子三钱,小茴香五分,木香一钱,淡吴茱萸一钱。长流水煎服。(《医方简义》导气汤)

  4. 治脏毒下血:苦楝子炒令黄。为末,蜜丸。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。

金铃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,在中医养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。了解其性味归经、功效主治以及适宜人群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其养生保健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