颤抖功,又称华山行功十三势,是一种源于中国道教的养生功法。它以其独特的锻炼方式和对身心健康的潜在益处而闻名。本文将深入探讨颤抖功的起源、练习方法、功效以及其科学依据,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神秘的养生奇效。
一、颤抖功的起源与发展
1. 起源
华山行功十三势起源于中国道教的全真道华山派,是一种秘传的养生功法。据传,这一功法在1986年由华山派边治中道长整理并传授于世,使得这一传统功法得以流传。
2. 发展
自1986年以来,颤抖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,许多修习者通过练习获得了神奇的功效。中国道教协会会长、全国政协委员黎遇航道长曾亲自为边治中道长题词祝贺,使得华山一脉为世人所共识。
二、颤抖功的练习方法
1. 回春势
(一)预备势
- 全身直立,双腿分开,目平视,排除杂念,思想人静。
(二)起势
- 深呼吸,吸气时两脚后跟提起,胸部展开,初学用鼻吸气,习惯后,口鼻可同时吸,使小腹鼓起,多吸新鲜空气;
- 呼气时,小腹微收,两膝顺势屈曲,脚跟落地,使肺胃浊气从口排出,连续呼吸8次。
(三)全身抖动
- 深呼吸后,约停1分钟,全身放松,保持正直,双臂仍垂于体侧,两膝稍曲,然后使整个身体上下弹性颤动,手指略弯,伸直可觉胀感,照此抖动1分钟约百余次。
(四)左右转肩
- 两脚相距同肩宽,平行站立,身体重心放在前脚掌上,双膝微曲,全身放松,嘴自然微张,两臂下垂,然后交替转动双肩肩头。肩头转动时,先提起左肩由前向上向后向下划一圆周,与此同时,右肩由后往下往前向上划一圆周,左右交替共16次。
2. 上元势
(一)预备势
- 与回春势的预备势相同。
(二)起势
- 深呼吸,吸气时两脚后跟提起,胸部展开,初学用鼻吸气,习惯后,口鼻可同时吸,使小腹鼓起,多吸新鲜空气;
- 呼气时,小腹微收,两膝顺势屈曲,脚跟落地,使肺胃浊气从口排出,连续呼吸8次。
(三)全身抖动
- 与回春势的全身抖动相同。
(四)左右转肩
- 与回春势的左右转肩相同。
三、颤抖功的功效
1. 养生长寿
颤抖功通过锻炼精气神三宝,有助于养生长寿,容光焕发。
2. 内脏调理
颤抖功有助于吐故纳新,归顺内脏,畅气血,祛邪毒,增元气,顺天水。
3. 基础功法
颤抖功为其他功法打下基础,有助于提高修炼效果。
四、颤抖功的科学依据
1. 精气神三宝
颤抖功通过呼吸、抖动等动作,调节人体内的精气神,有助于身心健康。
2. 内脏功能
颤抖功有助于内脏器官的锻炼,提高内脏功能。
3. 气血循环
颤抖功有助于畅通气血,促进血液循环。
五、总结
颤抖功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功法,具有独特的功效和科学依据。通过练习颤抖功,可以改善身体健康,提高生活质量。然而,在练习过程中,应注意动作规范,循序渐进,以免造成运动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