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十味的起源与遴选原则

桂十味,作为广西道地药材的代表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。根据《中华中医药学会道地药材标准》,桂十味的遴选坚持“一脉相承,古今皆同”的原则,强调道地性与临床应用相结合,独特性与先进性相结合,绿色发展和富民惠民相结合。经过地方推荐、专家评审、部门审定、网络公示等程序,最终确定了肉桂(含桂枝)、罗汉果、八角、广西莪术(含桂郁金)、龙眼肉(桂圆)、山豆根、鸡血藤、鸡骨草、两面针、广地龙这十味药材。

桂十味药材介绍

1. 肉桂(含桂枝)

  • 药材来源: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。
  • 性味归经:辛、甘,大热。入肾、脾、心、肝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补火助阳,引火归原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阳痿宫冷,腰膝冷痛,肾虚作喘,虚阳上浮,眩晕目赤,心腹冷痛,虚寒吐泻,寒疝腹痛,痛经经闭等症状。

2. 罗汉果

  • 药材来源: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。
  • 性味归经:甘,性凉。归肺、大肠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清热润肺,滑肠通便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肺火燥咳,咽痛失音,肠燥便秘等症状。

3. 八角茴香

  • 药材来源: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  • 性味归经:辛,性温。归肝、肾、脾、胃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温阳散寒,理气止痛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寒疝腹痛,肾虚腰痛,胃寒呕吐,脘腹冷痛等症状。

4. 广西莪术(含桂郁金)

  • 药材来源:姜科植物广西莪术的干燥根茎。
  • 性味归经: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行气破血,消积止痛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癥瘕痞块,瘀血经闭,食积胀痛;早期宫颈癌等。

5. 龙眼肉(桂圆)

  • 药材来源: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。
  • 性味归经:甘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补益心脾,养血安神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气血不足,心悸怔忡,健忘失眠,血虚萎黄等症状。

6. 山豆根

  • 药材来源: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。
  • 性味归经:苦,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火毒蕴结,乳蛾喉痹,咽喉肿痛,齿龈肿痛,口舌生疮等症状。

7. 鸡血藤

  • 药材来源: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。
  • 性味归经:苦、微甘,平。归肝、脾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补血活血,舒筋通络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血虚萎黄,月经不调,关节痹痛等症状。

8. 鸡骨草

  • 药材来源:豆科植物鸡骨草的干燥全草。
  • 性味归经:甘、淡,凉。归肝、胃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清热解毒,利湿退黄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湿热黄疸,胃脘胀痛等症状。

9. 两面针

  • 药材来源:马钱科植物两面针的干燥根、根茎或枝叶。
  • 性味归经:苦、辛,温。有毒。归肝、胃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祛风通络,行气止痛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等症状。

10. 广地龙

  • 药材来源:环节动物蚯蚓的干燥体。
  • 性味归经:咸,寒。归肝、肺、膀胱经。
  • 功能主治:清热定惊,通络平喘。
  • 现代应用:适用于高热神昏,惊痫抽搐,关节痹痛等症状。

桂十味在现代养生中的应用

桂十味作为传统养生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广泛的用途。以下是一些桂十味在现代养生中的应用方法:

1. 食疗养生

将桂十味药材加入日常饮食中,如煲汤、煮粥等,可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。例如,肉桂可以加入炖汤中,具有温中散寒、理气止痛的功效;罗汉果泡水饮用,可清热润肺、止咳利咽。

2. 药茶养生

将桂十味药材制成药茶,可达到提神醒脑、养生保健的作用。例如,将罗汉果、山豆根、鸡骨草等药材混合泡水饮用,可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。

3. 药膳养生

将桂十味药材与其他食材搭配,制作成药膳,可达到调理身体、增强体质的效果。例如,将肉桂、八角、莪术等药材与肉类搭配,制作成药膳,可温中散寒、理气止痛。

4. 中药泡脚

将桂十味药材煎煮后,用于泡脚,可达到舒筋活络、缓解疲劳的作用。例如,将肉桂、八角、山豆根等药材煎煮后泡脚,可温经散寒、缓解腰膝冷痛。

总之,桂十味作为传统养生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。了解桂十味的功效与用法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,为自身健康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