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保健品市场日益繁荣。然而,老年人作为保健品消费的主要群体,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和判断力减弱,成为保健品诈骗的主要目标。本文旨在揭秘老年人保健品陷阱,并提供科学选购保健品的指南,帮助老年人守护健康与财富。

保健品陷阱揭秘

1. 虚假宣传陷阱

常见话术: “包治百病”、“药到病除”、“替代药品”。

法规依据: 我国《广告法》第十八条明确禁止保健品宣传疗效,不得与药品混淆。

案例分析: 一些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,夸大保健品的功效,宣称其可以治疗各种疾病,诱导老年人购买。

2. 免费体验诱导陷阱

常见套路: 以“免费体检”、“专家讲座”名义,通过恐吓式“体检报告”推销高价产品。

案例分析: 部分商家以免费体检为诱饵,在体检过程中夸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,然后推销高价保健品。

3. 亲情营销陷阱

常见手段: 销售人员通过频繁探访、赠送小礼品、认干爹干妈”等方式建立情感依赖,诱导冲动消费。

案例分析: 部分销售人员利用老年人的孤独心理,通过建立情感联系,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。

科学选购保健品指南

1. 查资质

  • 产品资质: 登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,通过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核对产品批准文号(如国食健字G/J)、保健功能及适用人群。
  • 企业资质: 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生产企业是否具备《食品生产许可证》《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表》。

2. 辨需求

  • 基础营养补充: 优先选择经临床验证的维生素D(预防骨质疏松)、鱼油(调节血脂)等。
  • 疾病治疗替代: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,需严格遵医嘱用药。

3. 看标签

  • 保健功能: 仅限增强免疫力、辅助降血脂等27种法定功能,超出范围均为违规。
  • 不适宜人群: 如含褪黑素产品应标注少年儿童、孕妇、乳母不宜食用”。
  • 警示语: 必须标注“本品不能代替药物”。

4. 留凭证

保留购物发票、产品说明书、宣传手册、付款记录(含销售人员微信/电话)。

结语

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,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提高警惕,科学理性消费。通过了解保健品陷阱,掌握科学选购方法,才能更好地守护健康与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