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婷婷,一位深谙二十四节气养生的专家,她的养生理念源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。以下是她基于二十四节气提出的养生秘诀:
一、大寒养生
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标志着冬季的结束。在这个时期,虽然气温不如大雪到冬至、小寒期间那样酷冷,但仍然处于寒冷时期。刘婷婷建议:
- 除旧布新:大寒期间,人们开始忙着除旧布新,腌制年肴,准备年货。这是顺应自然规律,调整身心状态的好时机。
- 顺应四时:《灵枢·本神》中提到:“智者之养神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而调刚柔。”这意味着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,调整身心状态,以防御外邪的侵袭。
- 调养身体:古有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,早喝人参、黄芪酒,晚服杞菊地黄丸。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,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。
二、处暑养生
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。刘婷婷建议:
- 起居有常:处暑过后,可采取早卧早起的作息,早睡可以养阴,早起可以养阳。中午适当午睡,可以养心安神,健脾益肾,增强免疫力。
- 饮食清淡:处暑后燥气明显,肺易受伤,容易出现咳嗽、便秘、支气管炎等症状。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防燥的食物为主,如粳米、糯米、南瓜、萝卜、蜂蜜、芝麻、百合、银耳、梨等。
- 防暑祛湿:处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气温还是较高,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,健脾养胃。
三、秋分养生
秋分时节,天气晴朗而降,地气清爽而升,秋高气爽,昼夜平均。刘婷婷建议:
- 饮食调养:宜多喝水,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等,可以起到滋阴润肺、养阴生津的作用。
- 起居作息:宜顺应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、闭藏的原则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
- 精神调养: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,保持神志安宁,避肃杀之气,收敛神气,适应秋天平容之气。
四、春分养生
春分时节,人体血液处于旺盛时期,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。刘婷婷建议:
- 协调机体功能:调和体内阴阳平衡,使人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、平衡的状态。
- 避免过度劳累:避免过度劳累或超强度的体能锻炼破坏人体平衡而引发各种疾病。
- 调整饮食结构:根据个体所处不同的年龄段的不同和生理特点,调整饮食结构,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,维持人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。
五、小满养生
小满时节,雨水开始明显增多,气温明显增高。刘婷婷建议:
- 健脾化湿:小满养生应以健脾化湿为原则。
- 饮食宜清淡:饮食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,重视调整脾胃,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。
- 避免生湿助湿:对待肥甘厚味的食物,应少食,避免生湿助湿。
六、冬至养生
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阴“最旺”的时候。刘婷婷建议:
- 防寒保暖:要及时增添衣服,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,又要柔软宽松,不宜穿得过紧,以利血液流畅。
- 保持良好心境:在精神方面应保持良好的心境,情绪要稳定、愉快,切忌发怒、急躁和精神抑郁。
- 适当御寒锻炼:生活中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,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,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。
七、立夏养生
立夏是夏季的开始。刘婷婷建议:
- 养心: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,要注意养心,切忌大悲大喜,以免伤心、伤身、伤神。
- 饮食宜清淡:饮食宜清淡,应以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,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。
- 注意养阳:养生要早睡早起,注意养阳,同时避免大汗,方能与万物生长之势相应。
八、谷雨养生
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刘婷婷建议:
- 祛湿健脾:谷雨多潮湿,湿为阴邪,易损阳气,易困脾胃。祛湿健脾、助脾运化是谷雨时节养生调理的重点。
- 饮食宜温补:饮食上可多食用一些性平、性温,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,如香椿、莲子、芡实、大枣等。
- 注意春捂:谷雨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,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,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,因而易感邪而致病。所以此时注意“春捂”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通过以上八种节气养生方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,调整身心状态,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