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
米酒,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酒,历史悠久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一种养生佳品。本文将深入探讨米酒的养生奥秘,揭示其千年传承背后的健康秘密。

米酒的历史与文化

米酒起源于我国,已有三千多年的酿造历史。它是世界三大发酵古酒之一,与黄酒、啤酒、葡萄酒齐名。米酒以其低度、醇和的酒性和独特的养生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,特别是在传统中医学上的应用,更体现了其良好的保健养身功效。

米酒的养生功效

1. 养胃补气

糯米酿成的米酒酒精度数一般不超过10度,能刺激消化液分泌,增进食欲。糯米本身具有养胃、补气、助消化的作用,酿成酒后,其营养成分更有利于消化吸收,特别适合中老年人、孕产妇、肠胃不好的人以及身体虚弱者。

2. 营养丰富

米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B族维生素、钙、磷、硒等营养成分,以及一定量的糖、有机酸和氨基酸。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,如B族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健康,钙和磷有助于骨骼生长,硒具有抗氧化、抗衰老作用。

3. 健康保健

中医素有“医源于酒”之说。米酒最早用作麻醉剂,华佗所用麻沸散即以酒冲服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适量饮用米酒具有暖胃健脑、舒筋活血、消除疲劳等多重功效。

米酒的制作工艺

米酒的制作工艺复杂,主要包括浸米、蒸煮、摊凉、拌曲、前发酵、打耙、后发酵、压榨等工序。以下以湖北生龙食品有限公司的米之清清米酒为例,简要介绍其制作工艺。

1. 浸米

选用优质糯米,用雁门清水淘洗干净,浸泡一至二天,捞出沥干。

2. 蒸煮

将沥干的黄米移至沸腾的蒸锅内,边蒸煮边搅拌一小时,加盖焖一小时,保证米粒熟透不糊。

3. 摊凉

将蒸煮熟透的米饭,出锅摊凉到晾米盘上,温度降到30-35度。

4. 拌曲

将清香型中温大曲,按比例均匀拌和在米饭中。

5. 前发酵

将拌好的米饭转落至缸内,把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,开始糖化发酵。

6. 打耙

落缸后,每二小时打耙一次,保持前发酵期间缸内温度和空气含量稳定。

7. 后发酵

将醪液转入后发酵缸,每天搅拌一次,直至醪液表面清亮后,密闭发酵。

8. 压榨

将发酵好的醪液装入纱袋,压榨出酒液。

总结

米酒作为我国传统饮品,具有丰富的养生功效。了解米酒的制作工艺和养生奥秘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享受这一千年传承的健康佳品。适量饮用米酒,既能品味传统美食,又能为身体健康加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