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,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,也是春季养生的关键时期。这个时节,万物复苏,自然界阳气升发,人体也应当顺应天时,调整身心,以健康迎接新的一年。

清明节气特点

清明时节,气温逐渐回暖,但昼夜温差较大,雨水增多,湿气渐重,容易形成“外湿内滞”的体质特点。中医认为,清明对应肝木,肝气旺盛易克脾土,需注重疏肝健脾,同时春与风相应,需防风邪侵袭。

养生要点

饮食调养

  • 柔肝健脾,祛湿防病:宜食青绿色蔬菜、水果及谷物,如荠菜、菠菜、香椿等,达到清热解毒、消除体内湿气的效果。同时,可适当添加艾草、花生、芝麻等温补食材。
  • 忌口:减少辛辣、油腻,避免肝火过旺;慎食生冷,保护脾胃阳气。

情志调摄

  • 戒怒忌郁,踏青疏肝:清明祭扫易引发哀思,中医认为“悲忧伤肺”,建议踏青郊游,接触自然,疏散郁气;按压太冲穴(足背第1-2跖骨间凹陷处)疏肝解郁。

起居运动

  • 防风保暖,适度升阳:春捂”关键部位:颈部、腰腹、脚踝;晨练宜选舒缓运动: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,微汗即可,避免大汗耗气。
  • 气候变化,勤换衣:清明时节,气温变化频繁,及时换衣物,适应气候变化对健康至关重要。

防病要点

  • 防过敏:清明花粉多,易引发鼻敏感,可按摩迎香穴(鼻翼两侧),或用辛夷花煮水代茶饮。
  • 防湿邪:阴雨天可用艾叶煮水泡脚(15分钟),驱寒除湿。

清明习俗中的中医智慧

  • 插柳辟邪:柳枝性味苦寒,中医认为可祛风利尿,古人插柳驱疫,与现代防流感”理念相通。
  • 食青团:艾草温经止血、散寒除湿,糯米补中益气,但消化不良者需适量。

总结

清明时节,顺应自然,调养身心,遵循以上养生要点,助你健康一整年。在享受春天的同时,也要关注身体的健康,让身心与自然和谐共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