误区一:养生到年老时再说
许多人认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,是年老、退休以后的事,小孩子、年轻力壮的人不必考虑。然而,从出生到死亡,人的生命是一个生、长、壮、老、已的过程,是精、气、血、津液由始生、壮盛至衰竭的运动过程。养生就是维护和延长机体生命运动的平衡,以享天年。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,养生都是必需的。
例子:
- 饮食:小儿应当营养丰富而全面,避免偏食过量;青壮年则须注重定时定量,避免暴饮暴食;老年人应当吃温热、熟软、清淡的食物,避免吃生冷、黏硬、油腻之品。
- 运动: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儿童适合户外活动,中青年适合有氧运动,老年人适合太极等。
误区二:养生就是吃补药
现在有不少人去找中医,说要开点补药,因为常常感到疲劳;年届四五十岁,体力精力皆不如前,而据说中药能补身体。但实际上,保健品不是药品,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。而且,很多保健品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,其效果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。
例子:
- 维生素C:长期超量补充维生素C人群,肾结石发病率会增加4倍。
- 补品选择:均衡膳食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;若要进补,首选那些药食同源的食物,如山药、红枣、花生、黄芪等。
误区三:做家务能代替运动
很多人认为做家务相当于做运动,事实上家务劳动会使人体长时间固定于某种体位,导致部分肌肉过度疲劳而引发病变,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和骨骼却不能得到锻炼。
例子:
- 运动方式:科学的运动能减少钙质流失,防止衰老,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,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。
- 运动时间:每天走路的时间保持在45分钟到60分钟就足够了,具体步数因人而异。
误区四:每天喝八杯水,健康自然来
喝水和摄取热量一样,应该是需要多少,就补充多少。一个人水喝得太多,极易使体内电解质失去平衡(如钠、钾离子大量流失),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及C更容易流失。
例子:
- 水分摄入: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ml左右的水分,但这2000ml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,而应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进去。
- 食物水分: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很多水分,例如大部分蔬菜、水果90%以上是水,而像鸡蛋、鱼类中也有大约75%的水分。
误区五:趁热吃,对肠胃更好
饮用65以上的热饮,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。其实不仅是热饮,趁热吃也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风险。
例子:
- 饮食温度:建议饮食温度在40-60℃之间,过热或过冷都可能对肠胃造成刺激。
总结
养生是维护和延长机体生命运动的平衡,以享天年。正确的养生方法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,而错误的养生方法则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。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,我们要摒弃误区,选择科学、合理的养生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