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盲目依赖保健品

误区:许多人认为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或健康的生活方式,甚至盲目服用保健品,导致身体负担加重。

解答: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,更不能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在选择保健品前,应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,避免盲目跟风。优先通过均衡饮食获取营养,而不是依赖保健品。

2. 过度依赖单一养生方法

误区:比如“饭后百步走”、“每天喝醋”、“吃护肝片护肝”等单一养生方法,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,甚至可能对某些人群有害。

解答:养生方法因人而异,需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建议选择。避免盲目跟风,尤其是未经科学验证的养生偏方。

3. 认为健康管理就是定期体检

误区:许多人认为健康管理就是每年做一次体检,忽视了日常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。

解答: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包括健康评估、生活方式调整、疾病预防等。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,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。

4. 认为养生就是吃素或清淡饮食

误区:过度追求清淡饮食或长期素食可能导致营养失衡,特别是蛋白质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缺乏。

解答:均衡饮食是关键,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。如果选择素食,需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或补充剂确保营养全面。

5. 过度运动或运动不当

误区: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运动损伤,甚至影响身体恢复。

解答: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。运动前做好热身,运动后适当放松。

6. 喝汤误区

误区

  • 汤的精华在汤:营养师解析,汤中的蛋白质含量只有约6%~15%,85%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。
  • 用餐最后才喝汤:营养师解析,此时多已吃饱了,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,造成肥胖;并且汤会冲淡胃液,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  • 喝汤要喝滚烫的汤:营养师解析,超过60度的汤容易造成黏膜损伤,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。
  • 喝汤速度快:营养师解析,快速喝汤可能导致过量摄入,容易导致肥胖。
  • 爱喝汤,一餐可喝好几碗:营养师解析,高热量、高盐份、高普林的汤不宜多饮。
  • 用汤泡饭吃:营养师解析,增加胃的消化负担,长期下来将引发胃病。

7. 清明时节养生误区

误区

  • 清明时节为什么容易生病? 湿邪易困脾,导致食欲差、腹泻、关节痛;肝阳上亢易引发头晕、失眠、情绪烦躁;湿寒交加,关节炎、哮喘、皮肤病易复发。
  • 清明时节适合吃什么? 宜吃护肝食物(菠菜、荠菜、香椿)、祛湿食物(赤小豆、冬瓜、茯苓)、温阳食材(生姜、红枣、桂圆)。
  • 清明时节情绪低落,中医如何调节? 按揉太冲穴疏肝解郁,户外踏青改善情绪。
  • 清明时节容易过敏(鼻炎/湿疹),如何预防? 按揉迎香穴通鼻窍,艾灸肺俞穴增强卫气,食疗(辛夷花煮鸡蛋、绿豆甘草汤)清热解毒。
  • 清明时节适合做什么运动? 八段锦、慢跑/散步、放风筝。

8. 吃大枣的误区

误区

  • 大枣补充维生素C:胡萝卜中的氧化酶破坏能力有限,不会破坏其他食物中的VC。
  • 大枣补血效果好:大枣对贫血患者有益,但不能替代猪肝或肉类等补血食物。

9. 普洱茶误区

误区

  • 普洱茶越贵越好:普洱茶的品质与价格有一定关系,但越贵的普洱茶不一定越好。
  • 普洱茶存放时间越长越好:普洱茶的存放需要适宜的环境,存放时间过长,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会逐渐流失。

10. 自配养生茶误区

误区:养生茶喝得不科学,不仅达不到养生的效果,还会有潜在的健康风险。如湖南一男子在长期饮用自配养生茶后,出现了低钾血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