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。然而,在众多养生知识中,存在不少误区,尤其在牙齿保健方面。本篇文章将邀请牙科专家,带您揭秘常见的牙齿保健误区,帮助您正确维护口腔健康。
误区一:缺了一颗牙没大事,照常生活
实际情况
首先缺失一颗牙,牙空隙增加,极易滋生细菌,大大增加蛀牙及牙周病风险。缺少了咀嚼刺激,牙槽骨会快速萎缩,同时左右临近的牙齿渐渐向空缺处移动、倾斜,最终会导致一颗颗松动、脱落。缺牙后,左右牙倾斜、对称牙过度生长,挤占空缺,造成未来种植牙、镶牙无法进行,必须先进行长时间的牙齿矫正,增加很多困难。
专家建议
一旦发现牙齿缺失,应尽快到口腔医院就诊,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。
误区二:刷牙出血没关系,就是上火了
实际情况
刷牙流血大多数是因牙龈发炎或其他牙周疾病所致。牙周疾病是从表层的牙龈开始,到牙周袋形成、牙槽骨被破坏、牙齿松动、最后脱落,如果不加干预,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必然过程。
专家建议
一旦出现刷牙出血的情况,应及时就医,进行牙周治疗,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误区三:洗牙会使牙缝增大
实际情况
牙缝增大是洗牙洗去了平时积聚在牙根附近的大量牙结石,显得牙缝增大,牙齿短时间内会有酸软等敏感情况,大概三、四天后就会慢慢消失。牙结石是伤害牙周组织的最大隐患,如不及时去掉,持续刺激牙龈,最终牙根将会暴露,牙齿疼痛甚至脱落。
专家建议
建议每个人每半年至一年都要洗牙一次,以保持口腔卫生。
误区四:小朋友有蛀牙,没事儿,早晚要换
实际情况
儿童到12岁时,乳牙基本全部换完,蛀牙若不及时治疗,会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,甚至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。
专家建议
儿童一旦出现蛀牙,应及时就医治疗,预防恒牙出现问题。
总结
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确认识牙齿保健误区,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才能拥有健康的口腔和全身。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走出牙齿保健盲区,拥有健康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