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惊蛰概述

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每年的公历3月5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的位置便迎来了惊蛰。惊蛰时节,春雷乍动,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

二、惊蛰养生原则

1. 规律作息,预防春困

惊蛰时节,阳气渐升,人体阳气也开始生发。此时可适当晚睡早起,顺应自然规律,帮助阳气升发。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,早上6-7点起床,以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
2. 避免潮湿,通风换气

惊蛰节气前后,南方特殊的天气回南天”频繁出现。除了环境潮湿,人体也容易被湿邪侵袭,出现疲乏身重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泻便溏等症状。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暖以预防感冒,注意饮食卫生,根据天气情况勤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春季各种疾病滋生。

3. 适度运动,促进血运

惊蛰后天气转暖,阳光和煦,应如蛰虫般充满活力,此时节适合进行户外活动,可选择如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、气功、五禽戏、踏青、放风筝等适合自己的运动。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,增强免疫力,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,但避免过度出汗。

4. 饮食有节,养肝健脾

惊蛰时节应以清淡饮食、养肝健脾为主。中医认为青色入肝”,应多吃绿色食物,如荠菜、菠菜、茼蒿、芹菜、韭菜等,有助于疏肝理气、清热解毒。适当食用枸杞、菊花、红枣等养肝食物。春季也是脾胃功能较弱的时候,应注意健脾养胃,多吃如山药、小米、南瓜、扁豆等益于脾胃运化的食物。少吃生冷、油腻及辛辣之物。

5. 调节情志,疏肝理气

中医认为,春与肝相对应,春季养生既要避免肝气升发太过,又要避免肝气郁遏,升发不足。肝气升发太过易导致发怒、眩晕、目赤肿痛、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,所以要注意调节情志,切忌大喜大怒,保持平和愉悦,使体内气血和顺通畅,利于身心健康。

6. 经络养生:敲胆经

敲胆经所取的位置:从臀部至大腿外侧,小腿从膝盖外侧开始,沿小腿外侧向下直至脚面。

敲打方法:将双手握成空拳状(或者养生锤),在胆经所在的部位适当敲打,敲的时候要两条腿同时敲,敲到大腿外侧的胆经微微发热即可。

敲胆经的作用:促进血液循环,疏通经络,改善睡眠,改善头痛,缓解压力,提高人体免疫力等。

三、惊蛰饮食推荐

1. 膳食原则

惊蛰之后肝阳之气渐升,如果人体不能顺应春季气机升发之性,肝气升发不畅,则容易出现情绪消沉、胸闷等不适,应多选用具有疏肝理气、通调气机之品。

2. 药食同源食材推荐

白芷、紫苏叶、生姜、白扁豆、山药、刀豆、薄荷、橘皮、佛手等。

3. 普通食材推荐

蚕豆、韭菜、茼蒿、春笋、葱、草莓、菠萝、羊肝、牛肉、带鱼等。

4. 药膳推荐

  • 葛根粉煎饼(约2人量)
    • 用料:葛根粉8g,面粉80g,鸡蛋100g,胡萝卜50g,西蓝花梗30g,培根30g,小葱、盐、胡椒面、花椒面适量。
    • 做法:将葛根粉、面粉用凉水调开,胡萝卜、西蓝花梗切丁,小葱切葱花,培根切丁,加入鸡蛋和调料与葛根粉、面粉浆一起拌匀。热锅刷油,下一大勺葛根粉浆,用铲子刮平,表面完全凝固后翻面再煎,焦黄起锅巴即可。
    • 功效:解肌,生津止渴
  • 花生萝卜蹄膀(约3人量)
    • 用料:生姜9g,花生100g,胡萝卜200g,蹄膀1000g,葱、盐适量。
    • 做法:花生洗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