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
孙思邈,唐代著名的医学家,被誉为“药王”,享年101岁。他不仅精通医术,更在养生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孙思邈的养生之道,揭秘其延年益寿的秘诀。

一、养性为根本

孙思邈认为,养生之道首先在于养性。养性即调养精神,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,去名利,除喜怒,远声色,绝滋味,少思虑,使自己保持一种宁静祥和的心境。正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所载:“性既自善,内外百病自然不生,祸乱灾害亦无由作。”

1. 十二少

孙思邈提出了“十二少”养生法,即少思、少念、少欲、少事、少语、少笑、少愁、少乐、少喜、少怒、少好、少恶。这十二少实质上是减少内心的纷扰和欲望,以达到心灵的平和。

2. 十二多

与之相对的是“十二多”,即多思则神殆,多念则志散,多欲则志昏,多事则形劳,多语则气乏,多笑则脏伤,多愁则心慑,多乐则意溢,多喜则忘错昏乱,多怒则百脉不定,多好则专迷不理,多恶则憔悴无欢。十二多与十二少相对,做到了十二少,就等于避免了十二多。

二、动静结合

孙思邈认为,养生之道应动静结合,既要注重精神修养,也要注重身体锻炼。

1. 适量运动

孙思邈主张“常欲小劳,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”。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,但过度的运动则可能损害身体健康。

2. 避免过度劳累

孙思邈强调,要避免久视、久卧、久坐、久立、久行,因为过度劳累会损害身体健康。

三、饮食调养

孙思邈在饮食方面提倡“饮食有节”,即不过食过饱,避免脾胃功能受损。他还提出了“七分饱”的理念,认为吃七分饱有助于养生。

1. 少食

《内经》指出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”孙思邈认为,若要延年益寿,须腹中食少。过食过饱会损伤脾胃功能,加重心脏负担。

2. 饮食有节

孙思邈强调饮食要有节制,避免暴饮暴食,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和多样性。

四、其他养生方法

孙思邈还提出了许多其他的养生方法,如:

1. 常运目

孙思邈提倡常运目,即经常合眼或闭眼,然后用力睁开眼,眼珠打圈,望向左、上、右、下四方;还可以搓手36下,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。

2. 常梳发

孙思邈认为,经常梳发可以明目,防止头痛、耳鸣、白发和脱发。将手掌互搓36下,令掌心发热,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,经后脑扫回颈部。

3. 常叩齿

孙思邈提倡常叩齿,即口微微合上,上下排牙齿互叩,无需太用力,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。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。

4. 常鼓耳

孙思邈认为,常鼓耳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。手掌掩双耳,用力向内压,然后放手,应该有卜一声。重复做10下。

结语

孙思邈的养生之道,是一种全面、系统的养生方法。它强调养性、动静结合、饮食调养,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养生方法。学习孙思邈的养生之道,对于我们的健康长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