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夏季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标志着夏季的开始。随着气温的升高,人体生理状态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,容易出现心火旺、湿气重、食欲下降、易疲劳等问题。了解和遵循二十四节气中的健康生活智慧,对于夏季养生具有重要意义。
起居养生
1. 调整作息时间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。”立夏过后,气候逐渐炎热,人们应顺应这一变化,调整作息时间。相较于春季,晚上睡觉时间可适当推迟,以顺应自然界阴气的不足;早上则要早点起床,迎接初升的朝阳,顺应阳气的充盈,让身体充满活力。
2. 坚持午休
立夏后,晚睡早起使得晚间睡眠时间相对减少。而且随着气温升高,人体出汗增多,在正午炎热时分,血管扩张,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,再加上午饭后消化道供血增加,大脑供血相对减少,人在午后常常会感到精神萎靡、困倦不已。因此,立夏后养成午睡的习惯十分重要。午睡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最佳。
饮食养生
1. 清淡为主
夏季人体消化功能相对减弱,情绪也容易变得浮躁。此时,饮食上应多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多摄入果蔬类、谷薯类以及富含维生素、纤维素的粗杂粮,如山药、小麦、玉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2. 粥食养生
早晚喝一些大米粥或薏米粥,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,还可以在粥里加入红枣或生姜。这样的粥既能生津止渴,又能滋养胃阳、补益气血,进而起到清心火、调理脾胃的作用。
运动养生
1. 适度运动
立夏之后,阳气逐渐旺盛,顺应自然阳气的发散,人们应适当增加活动量。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,增强自身免疫力,还能排出冬春两季积压在体内的寒邪。
2. 选择合适运动
立夏后人体容易出汗,而中医认为“汗为心之液”,过度出汗会损伤心脏。所以,此时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。运动推荐:选择日出后1小时或午时前进行八段锦、太极拳等柔缓运动,以微微汗出为度。
情志养生
1. 保持平和心态
夏季易心烦气躁,需保持心情平和:通过阅读、听音乐等方式静心;按摩内关穴、神门穴或拍打心包经,缓解焦虑。
2.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
大怒、大悲、大喜等情绪波动明显,易伤心、伤身、伤神。夏季养生应注重情绪调养,保持神清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状态。
总结
夏季养生需顺应自然规律,调整作息时间,注重饮食调理,适度运动,保持平和心态。遵循二十四节气中的健康生活智慧,有助于我们度过一个健康、舒适的夏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