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酒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和调味品,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。适当的饮酒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,但错误的饮酒观念和方式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。本文将揭秘饮酒的五大误区,并提供正确的饮酒方法,帮助您喝出健康。

误区一:白酒伤身,红酒养人

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,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。实际上,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,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。专家指出,每周酒精的摄入量男性为140克以下,女性为70克以下,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。

正确方法:

  • 控制饮酒量:男性每周不超过140克酒精,女性不超过70克。
  • 选择低度酒:如红酒、啤酒等,但也要注意适量。

误区二:喝酒红脸不易醉

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”,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。但事实上,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。喝酒脸红的人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一种名为“乙醛脱氢酶”的酶,导致乙醛在体内积累,从而出现脸红现象。

正确方法:

  • 了解个人酒量: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饮酒能力,适量饮酒。
  • 注意饮酒节奏:不要空腹饮酒,边吃菜边喝酒,避免酒精摄入过快。

误区三:腊肉香肠做下酒菜

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,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,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,切忌用咸鱼、香肠、腊肉下酒,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,与酒精发生反应,不仅伤肝,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,甚至诱发癌症。

正确方法:

  • 选择健康的下酒菜:如绿叶蔬菜、豆制品、高蛋白食品等。
  • 避免高盐、高脂肪的食物:如咸鱼、香肠、腊肉等。

误区四:喝酒后做7事小命不保

饮酒后洗澡、用药酒、空腹饮酒、多种酒混合饮、大口猛喝、白酒、啤酒应注意、尽可能饮热酒等行为都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。

正确方法:

  • 避免饮酒后洗澡:饮酒后体内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,引起血糖含量减少,体温急剧下降,而酒精抑制了肝脏正常的活动,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,以致危及生命。
  • 避免用药酒:某些药物成分可能跟食物中一些成分发生矛盾,或者起化学变化,喝了后会令人恶心、呕吐和不适。
  • 避免空腹饮酒:酒在胃内停留时间长,酒精受胃酸的干扰,吸收缓慢,就不易酒醉。
  • 避免多种酒混合饮:因为各种酒成分、含量不同,互相混杂,会起变化,使人饮后不舒适,甚至头痛、易醉。
  • 避免大口猛喝:要慢慢喝酒,不时地停顿一下,喝酒时不要喝碳酸饮料,如可乐、汽水等,以免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。
  • 注意白酒、啤酒的饮用方式:喝白酒时,要多喝白开水,以利于酒精尽快随尿排出体外;喝啤酒时,要勤上厕所;喝烈酒时好加冰块。
  • 尽可能饮热酒:无论是白酒、黄酒,加温后饮用,一是芳香适口;二是可挥发掉一些沸点低的杂质。

误区五:度数高的酒够劲

许多饮酒者喜欢喝谷物酿造的酒。高度酒精不会醉,喝起来更刺激。其实度数越高,酒精含量越高。进入体内的酒精90%以上由肝脏代谢,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脏的解毒负担。酒精度数越高,摄入量越大,对肝脏的损害越严重。

正确方法:

  • 选择低度酒:如红酒、啤酒等,但也要注意适量。
  • 控制饮酒量:男性每周不超过140克酒精,女性不超过70克。

总之,饮酒养生要遵循适量、合理、健康的原则,避免陷入误区,才能真正喝出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