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惊蛰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在这个时节,春雷响、万物长,大自然充满生机。根据中医养生的观点,惊蛰养生要顺应阳气升发的特点,防病为先,使精神、情绪、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。
惊蛰养生要点
1. 防病为先
防感冒和流感
普通感冒和流感的病因均源于自身抵抗力降低或病毒感染。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,同时伴有浑身无力、发热、鼻塞流涕等。此时节应以预防为主,适量增减衣物,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,保持室内通风,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,夜间娱乐要适度。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;用姜末加红糖,开水冲泡服用。
预防旧伤复发
所谓“旧伤”指的是以前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的扭、挫、跌伤及手术后的损伤。此时段气候多变,造成损伤组织血液循环、压迫和刺激,中医称之为经络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。预防方法是适度的动静结合,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,活气血、通经络。另外要注意身体局部的保暖,也可进行局部按摩保健,口服一些通经络的药物等等。
防春瘟
中医认为: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。“春温”,其实就是发生于春季或冬春之交的急性外感热病,比如现代医学中手足口病、猩红热、水痘、新冠病毒感染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。由于冬季受凉,体内蓄积了寒气,加上早春昼夜温差大,人们如果过度疲劳、紧张、烦躁——情志失调,外邪入侵,邪正交争,寒热失衡。避风邪、畅情志、节饮食,是此时的养生之道。
2. 惊蛰养生要吃一宝
惊蛰时节,民间有吃梨的传统。一说为梨“同离”,吃梨可以远离疾病。梨具有清热润肺、生津止渴、止咳化痰等功效,适合在春季食用。
3. 顺应节气,调养身心
早睡早起,调养身心
春季阳气仍然没有到达最旺盛的时候,因此夜间仍然应该早睡,让阳气收敛于内,而不是像夏天那样尽量的让阳气在外去选择晚睡。早晨阳气由阴而出,逐渐生发。所以,我们也应该随着太阳的升起而起床。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预防高血压、脑梗、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加重。也可以令人心情舒畅,而少生抑郁、脾胃病等与肝气不畅有关的疾病。
适当春捂,重点保暖
春季阳气刚升而未盛,冷暖气候你来我往,人体必需具备应对这种多变气候的能力,即阳气。此时老年人应注意保暖,重点要注意手、脸(口与鼻部)的保暖,还要保护好双膝双腿,老人和女性需避免脚和腿受凉。
适度锻炼,增强体质
春季正是万物萌生,草长花开的好时光,也是开展体育锻炼,强身健体的黄金季节。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:身体各器官如内脏、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,骨骼和关节也变得僵硬。春季,随着气温的升高,人体气血调和,肌肉和关节也变得舒展,正是锻炼的好时机。
结语
惊蛰养生,顺应自然,调养身心,防病为先。通过合理的饮食、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,我们可以更好地度过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