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又称《千金方》,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医学巨著,被誉为中医学宝库。其中,养生序作为其开篇之作,对后世养生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本文将从养生序的原文、译文、核心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新解读。

一、养生序原文及译文

原文:

扁鹊云:黄帝说:昼夜漏下水百刻。凡一刻人百三十五息,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,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。人之居世,数息之间,信哉。呜呼!昔人叹逝,何可不为善以自补邪。吾常思,一日一夜有十二时,十日十夜百二十时,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时,千日千夜一万二千时,万日万夜一十二万时,此为三十年,若长寿者九十年,只得三十六万时。百年之内,斯须之间;数时之活,朝菌蟪蛄(hu g),不足为喻焉。可不自摄养而驰骋六情,孜孜汲汲,追名逐利;千诈万巧,以求虚誉,没齿而无厌。故养性者知其如此,于名于利,若存若亡;于非名非利,亦若存若亡,所以没身不殆也。余慨时俗之多僻,皆放逸以殒亡,聊因暇日,粗述养性篇,用奖人伦之道,好事君子与我同志焉。

译文:

扁鹊说:黄帝讲过,昼夜漏壶的水总共滴下一百刻。通常一刻时间人呼吸一百三十五次,十刻就是一千三百五十次,一百刻就是一万三千五百次。人活在世上,就在这呼吸之间,确实如此啊!从前的人感叹时光流逝,怎么能不做善事来自我补益呢?我常常思考,一天一夜有十二个时辰,十天十夜就是一百二十个时辰,一百天一百夜就是一千二百个时辰,一千天一千夜就是一万二千个时辰,一万天一万夜就是十二万个时辰,这就是三十年,如果是长寿的人活到九十年,也只不过三十六万个时辰。一百年的时间,不过是片刻之间;短暂的存活,朝生暮死的朝菌和夏生秋死的蟪蛄都不足以用来比喻。怎么能不自我养生而放纵六情,急切匆忙地追名逐利,用尽千般欺诈万种巧计,以求虚誉,没齿而无厌。因此,懂得养生之道的人,对于名利,若存若亡;对于非名利,亦若存若亡,所以终身无灾无害。我感慨时俗之多僻,都是放纵自己而毁灭生命,趁着闲暇时光,简要地叙述了养性篇,用以奖励人伦之道,好事君子与我志同道合。

二、养生序核心思想

1. 生命短暂,养生为本

养生序开篇即强调了生命的短暂,提醒人们珍惜时光,注重养生。孙思邈以“昼夜漏下水百刻”比喻生命的短暂,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,注重养生。

2. 养生之道,内外兼修

养生序中提到:“养性者知其如此,于名于利,若存若亡;于非名非利,亦若存若亡,所以没身不殆也。”这表明养生之道不仅注重身体健康,还要注重精神修养,内外兼修。

3. 养生方法,顺应自然

养生序中提到:“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。”这表明养生方法要顺应自然规律,保持饮食、起居规律,避免过度劳累。

4. 养生观念,传承发扬

养生序最后提到:“余慨时俗之多僻,皆放逸以殒亡,聊因暇日,粗述养性篇,用奖人伦之道,好事君子与我同志焉。”这表明孙思邈希望通过养生序,传承和发扬养生之道,让更多的人受益。

三、养生序的现实意义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养生序虽然成书于唐代,但其养生观念和方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人们应注重养生,遵循养生序中的原则,保持身心健康。

总之,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养生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养生宝典,对于现代人来说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通过全新解读养生序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孙思邈的养生思想,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,实现身心健康。